- 基本信息
- 四氯乙烯(全氯乙烯),化学式为,是一种有机化合物。它是一种无色液体,有类似乙醚的气味。
- 理化性质
- 物理性质
- 四氯乙烯的密度为 1.6226 g/cm³(20℃),比水重。它的熔点为 - 22.3℃,沸点为 121.2℃,有较低的蒸汽压,在 20℃时为 2.11 kPa。它不溶于水,可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、苯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。
- 化学性质
- 四氯乙烯化学性质稳定,不易燃烧。但在高温和强光下,它可能会分解产生有毒的光气和氯化氢。它可以和某些金属(如铝)发生反应,在有水分存在的情况下会导致金属腐蚀。
- 用途
- 干洗行业
- 四氯乙烯是一种优良的干洗溶剂。它的去油污能力强,对各种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织物的损伤较小。它能够溶解油脂、污垢、蜡等污渍,并且在干洗过程中可以通过蒸馏回收和循环使用,经济高效。例如,在干洗店中,用于清洗西装、大衣等高档衣物。
- 工业清洗
- 可用于清洗金属表面的油污、油脂和其他污染物,在机械制造、电子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。比如在精密仪器制造中,用于清洗零件表面的微小杂质。
- 化工原料
- 是生产含氟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,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合成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有机氟材料,如氟橡胶等。
- 健康危害
- 吸入危害
- 吸入高浓度的四氯乙烯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刺激,引起咳嗽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长期吸入低浓度的四氯乙烯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导致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嗜睡等症状。
- 皮肤接触危害
- 皮肤接触四氯乙烯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、发红、瘙痒等刺激症状。如果液体长时间接触皮肤,可能会导致皮肤脱脂,引起皮肤炎症。
- 口服危害
- 口服四氯乙烯会对胃肠道产生强烈刺激,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症状。严重时可能会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。
- 环境影响
- 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。它在水体中很难被生物降解,会在水体和土壤中残留,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。它的挥发性较强,进入大气后会参与光化学反应,可能会对臭氧层产生一定的破坏。
- 安全措施
- 操作注意事项
- 在使用四氯乙烯的场所,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,以降低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浓度。操作人员应该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,如防毒面具、防护手套和防护服。
- 储存注意事项
-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碱类、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